如何一步步败退台湾:从权势滔天到黯然离场,蒋介石的四年变迁

更新时间:2024-03-22 18:26:01 作者:智慧百科

在20世纪初,蒋介石已经是一个权势滔天的政治家和军事领袖,他在中国内战中取得了重要胜利,最终建立了国民政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在台湾的统治却逐渐丧失了稳固,从权力的巅峰一步步败退台湾,最终黯然离场。他的四年变迁,不仅让人感慨历史的无常,更让人思考政治领袖的得与失。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并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观点。让我们一起纵观天下大事,品读社会人生!

文|政史研究所

编辑|政史研究所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并同时发表了《建都南京宣言》。

不过对于国民政府建都南京,有很多党内大佬都不同意,华北的地方实力派如冯玉祥、阎锡山等人更是强烈反对,他们都主张国民政府应建都北平,原因除了北平方便他们控制外,还有一个原因则略带迷信意味。

南京虽然是六朝古都,但这六朝——东吴(59年),东晋(104年),宋(60年),齐(24年),梁(56年),陈(33年)都是短命王朝,且都是偏安一隅的朝廷,没有一个是大一统政权。

所以“南京”被当时的人认为是“金粉之地、萎靡气重”,在此建都必是“亡国之都”,是“自取失败耳”。

但最终,蒋介石还是力排众议,坚持在南京坐天下。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占国民党总统府

果不其然,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氏政权仅仅只存在了22年便土崩瓦解,其存续的时间比六朝任何一个朝代都短。

时也命也,在当时恐难以说清。

但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蒋氏政权的失败绝不仅仅是所谓的“天意”。

国民党丢失舆论阵地

从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到1949年,在这短短的四年中,蒋氏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舆论等各个方面,几乎在刹那间分崩离析,其政权土崩瓦解之快,令人愕然。

而若要详论国民党的失败,还要从毛泽东和蒋介石的那场历史性的会谈说起。

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国共两党为讨论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和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谈,史称“重庆谈判”。

左起:张治中、毛泽东、赫尔利、周恩来、王若飞

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8月29日,不过在前一天,也就是8月28日这天,毛泽东就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陪同下,从延安飞抵了重庆。

抵达重庆的当天,蒋介石为毛泽东举办了盛大的欢迎宴会。

由于蒋的年龄比毛大,所以在席间谈话时,蒋介石就称呼毛泽东为“润之”,而毛泽东则称呼蒋介石为“委员长”。

这两位斗了十几年的老对手,在时隔19年再次重逢后,气氛相处得似乎还算融洽。

不过在整个会谈期间,两人仅仅只以主客身份相礼待,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会谈。

重庆谈判的具体内容,其实是在中共代表周恩来和国民党代表王世杰之间进行的。

双方谈判的内容有很多,但最大的分歧,是在如何处理中共的解放区和军队上。

八路军

抗战结束后,中共的军队已经发展到127万人,民兵也发展到260万人,解放区的面积也达到了近100万平方公里,其辖区的人口更是达到了近1亿人,其实力已不容小觑。

而国民党出于对中共军队的忌惮,因此在谈判期间强烈要求共产党交出军队,由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统一指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共产党就放下过武器,但最终却遭到由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的无情屠杀,在遭受数次围剿后,最终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工农红军才死里逃生,转危为安。

所以对这次谈判中国民党的无理要求,共产党自然不会同意。

但为了和平建国,顺利组建联合政府,共产党对于军队和解放区的处置还是做了极大的妥协,例如共产党同意交出分布在海南、湖北、浙江、河南一带共13个根据地,由国民党接收;

同时军队数量也愿意由原定的48个师缩减为20个师,这已是极大的让步。

但国民党对此并不满意,只是迫于社会各界和各民主党派急切呼吁组建联合政府的压力,才在10月10日那天和共产党达成妥协,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实际上,国共双方在围绕共产党的军队和解放区的核心问题上根本没有达成一致。

《双十协定》

因此在《双十协定》签订后不久,蒋介石就开始着手布置围剿共产党的计划,企图在彻底消灭共产党后实施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果不其然,《双十协定》签订后不久,就被蒋介石公开撕毁。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正式爆发。

反内战游行

而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已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大家都盼望着抗战结束后能安居乐业,休养生息,没有人想再次看到战争,因此大批进步人士奔走呼号,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社会各界如学生、农民、工人等纷纷响应,要求和平。

然而国民党不仅不顾社会各界的呼声,反而大肆拘捕枪杀民主进步人士,如李公朴、闻一多等人,均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这不仅没有遏制住社会各界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声音,反而更加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

甚至美国也暂停了对国民党的援助(后来又复援),美苏两大国一致要求国共停战,和平建国。

与此同时,共产党的主张反而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也就是说,在内战刚一爆发,国民党便丢失了国内外的舆论阵地,在各界的支持度上,国民党陷入了完全被动的局面。

这是国民党败退台湾的第一个原因。

国民党贪婪腐败,经济问题严重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广大人民群众,一度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人们渴望安居乐业、重建家园。

然而,日寇刚一宣布投降,国民党便立即派出大批军政人员,抢奔收复区,以“接收”的名义,抢夺沦陷区中日军和伪军搜刮聚敛的巨额资产,与此同时,还趁机对广大人民展开无情的掠夺。

国军将领纸醉金迷

一些“接收”大员,在收复区的大城市,疯狂的掠夺洋房、汽车、黄金和美钞,这些官员的级别越高,掠夺的别墅洋房就越大,黄金钞票也越多。

而那些汉奸、匪徒们为了保命,也大肆贿赂国民党官员,至于那些贿款,则基本上都是从民众手中掠夺而来。

这种大规模的“劫收”,对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害怕被劫掠,大批工厂停工停产;农业收成也连年大幅度下降,导致整个社会经济萧条。

所以收复区的人民对国民党的幻想很快就破灭了,广大民众以“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的民谣,来表达他们对国民党政权的极度失望和愤慨,有部分人甚至怀念起了日占时期。

国军

与此同时,由于国民党为发动内战而积极备战,使其军费开支也日益庞大。

等到内战完全爆发后,国民党的军费开支已经让国民政府的财政连年入不敷出。

例如1947年,国民政府全年支出为100万亿,但收入却只有30万亿,其中政府预算的80%都用作了军费。

而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让国民政府的财政收支变得极度不平衡,国家经济开始急速恶化。

大量工商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急剧上升;

与此同时,国民党为支援战争,强拉壮丁和大肆征购军粮,也让农村的大批土地抛荒,人口外流,农业生产急剧减少。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国民政府开始超额印发纸币,企图依靠通货膨胀来弥补财政赤字。

内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法币的发行量已是战前的20万倍,其中上海五家专门的印钞厂在一分钟内就可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但即使如此,印制出来的钞票仍不能满足需求。

图为1948年上海,工人当街清点薪水

而滥发纸币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使得物价持续上涨,货币进一步贬值,当时的上海市民出门背着两捆钞票,也只能买到一个包子和一根油条。

图为1948年8月,挤在上海的银行里换金圆券的人们

为了摆脱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困境,194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金圆券改革”,限期以一元金圆券兑换三百万法币的比价收兑法币,并同时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这相当于再一次搜刮了民众手中的资产,尤其是大量的城市中产阶级在将手中的黄金白银和外汇兑换为金圆券后,随着后来金圆券的贬值,也纷纷遭受破产。

此外,国民政府还强制限制物价,冻结工资。

图为1948年上海市民排队领美国援助的粮食

但“限价政策”不仅没有稳定物价,反而促成了抢购成风,大量奸商趁机囤积居奇,然后在“黑市”高价出售,大发国难财。

为此,国民政府也派出了督导大员督导经济,反对贪腐。

图为蒋经国在办公室倾听小商贩的投诉

例如蒋经国就在此时期督导上海,为稳定上海经济做了很多努力。

然而在反贪腐时,查来查去,最终都查到了蒋氏政权的“皇亲国戚”——宋家、孔家身上,这其中尤以孔家的扬子公司为代表。

尽管蒋经国对扬子公司实行过铁腕手段,但最终在宋美龄的干预下,蒋经国还是只能作罢,反贪腐也不了了之。

图为金圆券贬值,人们拿麻袋领工资

于是,全国各地的物价继续上涨,1948年11月10日,国民政府被迫取消了先前的“限价政策”,宣布金圆券贬值80%。

而该年度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已经高达900万亿元,至此,国民政府为稳定经济所做的努力全部破产,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开始进入了总崩溃阶段。

图为反抗国民党政府游行的学生

这导致国统区的人民开始走上了反抗国民党的道路,形成了反蒋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第一战线的斗争。

总之,国民党严重的贪腐问题和经济问题,成了国民党败退台湾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国民党内派系林立,组织混乱

自1926年北伐之后,国民党在半年之内席卷了半个中国,彼时,许多地方实力派和军阀未经改造便被吸收进了国民党,自此造成了国民党内错综复杂的派系关系,其中较著名的几大派系如蒋介石的中央军系、冯玉祥的西北军系、阎锡山的晋绥军系和李宗仁的新桂系,这几大派系细分起来甚至各自还有一些小派系。

国军

而除了这四大派系外,还有一些诸如奉系(东北军系)、湘军系、川军系、滇军系等乱七八糟的地方派系,这些派系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互相斗争,互相倾轧,各组织结构之间也时常互相掣肘。

早先蒋介石势力强大的时候,还能平衡各派系的利益,但随着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事、经济的恶化,这些派系斗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甚至连蒋介石本人的领袖独裁地位也受到了严峻挑战。

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与李宗仁就任总统、副总统

例如1948年3月,在国民党召开的行宪国民大会上,蒋介石在支配党内资源的权力上,就败给了桂系的李宗仁,此事件标志着国民党政治自我解体的开始。

而随着桂系的发难,国民党内其它地方派系,如西南各省、华北各省,也暗地里和中央疏离。

表现在军事上就是各派系部队之间各自为战,互不救援,甚至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是如此。

国军俘虏

一时之间,国民党军投降主义成风,整个国民党都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这种党内派系林立、组织混乱的弊病,也成了国民党败退台湾的第三个原因。

国民党信仰缺失,丧失群众基础

1912年8月25日,国民党在北京成立之初,其《党纲》中就明确地提出了通过“平均地权”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土地政策。

此后,国民党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一直把民生主义作为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然而在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这套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土地政策并未得到切实地贯彻执行,相反,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带领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势力重新抬头。

因此,即使国民党偶尔推行过土地改革方案,但一触及国民党新老贵族的利益,都会遭致他们的极力反对,最终往往不了了之。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这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因为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国民党失去了占中国总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心,而如此庞大的群众基础,最终都团结到了共产党的麾下,所谓“失民心者失天下”,国民党又焉能不败呢?

而关于土地改革的重要性,有一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开始重点进攻陕北,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中共高层不得不撤离延安。

斯特朗

在撤离前夕,和中共待在一起的美国记者斯特朗曾问了毛主席这样一个问题:您对最后的胜利是否持有怀疑呢?

毛主席笑了笑,回答道:“那就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蒋介石肯定要失败,因为他反对农民的土地要求。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在当时中共大本营延安即将沦陷的危急情况下,毛主席丝毫不提军事问题,反而重点只谈了土地改革,可见群众基础对于“得天下”有多么重要。

而之后的历史发展,也果如毛主席所言。

总之,在蒋氏政权的带领下,国民党已渐渐失去了最初的革命信仰。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除了抗日战争算是遵从了“民族主义”外,“民权”已是官权、绅权和土劣之权,“民生”已是官僚资本与买办阶级之生。

国民党在背离三民主义后,已从一个最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变成了一小撮地主官僚的利益集团。

而在丧失了广大的群众基础后,国民党已无力回天。这也成了国民党败退台湾的第四个原因。

美国的战略重心从东亚转向欧洲,国际局势对蒋不利

美国陆军司令史迪威为蒋介石授衔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对待中国的政策是一方面反对内战,一方面又坚持单方面的援助国民党,其实就是一种“扶蒋反共”的政策。

而蒋介石为了发动内战、争取美援,遂采取了完全倒向美国的政策。

可以说,蒋介石得以维持在大陆的统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的美国。

但这会产生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一旦美国不再支持国民党,国民党将会面临极大的困境。

蒋介石夫妇与罗斯福、丘吉尔

早先,美国为了不让苏联在东亚一家独大,因此极力扶持蒋介石,希图蒋介石在中国建立统一政府后,美国凭借和蒋介石的合作基础,让国民党成为美国在东亚的代理人,以此抗衡苏联。

但随着国际局势的转变,尤其是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将战略重心逐渐转向了欧洲,因为对于美苏来说,谁掌控了欧洲,谁就有了在经济和军事上压倒对方的优势,此时亚太地区反倒是次要的了。

因此,美苏两国都不愿意看到国共两党的冲突导致美苏在东亚直接对抗,故而美苏两方对于国共内战都采取了较为冷淡的态度:美国不支持国民党,苏联也不支持共产党。

1948年4月3日,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签署经济合作法,俗称马歇尔计划

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美国的大量资金开始集中援助欧洲。

1948年春,美国全面停止了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军事、经济援助,这对于国民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图为1948年上海发工资前

我们前面说过,当时国统区的经济已经全面崩溃,恶性通货膨胀极为严重,国民党要想继续内战,支援军队,就十分依赖美国的经济援助。

而美国一旦停援,无疑是掐断了国民党的生命线。

于是同年的11月,蒋介石派遣其夫人宋美龄前往美国,寻求美国的援助,然而却遭到了杜鲁门政府的冷眼相待,最终无功而返。

彼时,三大战役已然打响,面对国民党的百万大军,解放军如摧枯拉朽般一路高歌猛进,东北、华东、华北相继被解放。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至此,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彻底摧毁,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也宣告终结。

1949年12月10日,在将大批的黄金白银和珍贵文物转移到台湾后,蒋介石在成都凤凰山机场,乘坐中美号专机飞赴了台北。

据说,蒋介石在离开大陆的那天,曾对手下人说:“三年后,我还会回来的”,然而直到1975年逝世,他再也没有回到过大陆。

他所谓的“反共复国,光复大陆”,也随着他的逝世被埋葬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总结

遥想当年,在抗日战争刚刚结束时,国民党要钱有钱,要兵有兵,国际上美苏为了稳定东亚、逐鹿欧洲,也都对国民党政权予以了支持。

彼时的蒋介石可谓处尊居显,权势滔天。

然而在以后仅仅3年多的时间里,政权即遭倾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实在令人唏嘘。

总结下来,蒋氏政权倾覆得如此之快,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在重庆谈判结束后,国民党不顾社会各界渴望和平的呼声,悍然发动内战,遭致了国内外舆论的一致声讨,致使其丧失了舆论阵地,这是国民党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而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党政军各层贪污腐败,致使国民经济混乱不堪,引发民怨。国统区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配合解放区反抗国民党,成了蒋介石败退台湾的第二个原因。

国民党军队

在军事上,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斗争严重,常常各自为战,互不救援,投降主义成风,犹如一盘散沙,最后被解放军摧枯拉朽般地击溃,成了蒋介石败退台湾的第三个原因。

而国民党丧失革命信仰,背离三民主义,以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来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使其丧失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所谓“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蒋介石败退台湾的第四个原因。

国民党败退台湾

最后,当蒋介石大势已去后,蒋氏政权的主子美国,也在国际战略和切身利益的考量下,弃“蒋”如敝履,断绝了对国民党的一切援助,蒋氏政权终于弃甲曳兵,黯然离场了。

而与此同时,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也在华夏大地上伴着朝阳,冉冉升了起来……

开国大典

以上就是如何一步步败退台湾:从权势滔天到黯然离场,蒋介石的四年变迁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如何一步步败退台湾:从权势滔天到黯然离场,蒋介石的四年变迁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审时度势41年在位,展现政治智慧

刘禅,东吴后主孙权之子,公元223年继位,以柔弱的形象执政,被议论为软弱无能。然而在41年的统治中,他展现出了审时度势的政治智慧,在乱世中稳定国家,处理外交关系,实行温良谦

2024-03-22 13:18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无论

2024-03-22 12:40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41年的在位,诸葛亮最终才看清他的城府深不可测

在历史上,刘禅被认为是一个心地善良、随和温和的君主。然而,经过41年的在位,诸葛亮这位智谋超群的丞相最终发现,刘禅的城府深不可测。这种背后隐藏着的玲珑心机与算计,让人不

2024-03-22 12:02

秦始皇之死:历史之谜揭秘

秦始皇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实现统一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措施,使得中国国力强大。然而,他在去世后的情况却充满了谜团和不解之谜。关于秦始皇的死因和后续事件,

2024-03-22 11:25

秦始皇死因揭秘:郭沫若称其被铁钉活活钉死

根据历史记录,秦始皇在咸阳宫去世后,大家都知道他是寿终正寝,但一直有传言称其死因可能并非自然。近日,郭沫若揭秘称,秦始皇的死因可能是被活活钉死,所以这段历史谜团引起了

2024-03-22 10:45

人均GDP超17万,首个被撤销直辖市的城市,是否有机会重新获得直辖市地位?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某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7万,这一数字令人惊叹。该城市曾经是我国的直辖市,但在历史上因某种原因被撤销了直辖市地位。现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

2024-03-22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