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祭祀有多重要?起源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4-03 11:24:01 作者:智慧百科

  重视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显著特点。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

  孟春时节万物生发,生机再现,一个国家从上到下也开始复苏。此时于一国而言,最重要的官方活动就是祭祀。虽然久远的夏朝并未留下什么有关祭祀的文字史料,三代甚至更早的一些实物也无法完全再现当年的祭祀,但诸如孔子等人对于三代之礼的叹慰则是确切的。

  殷商时期的祭祀,是国家举足轻重的大事,不过多数祭祀在举办时间和祭祀对象上还没有定式。当时人们举办的祭祀被称为“禘祭”,这之下又划分为“特祭”与“合祭”。

  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的观念依旧是社会的共识。此时人们有了一个祭祀的重点对象——黄帝。

  为何要祭祀黄帝呢?一言以蔽之便是“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黄帝曾教人们种植五谷,教人们制作舟和车,为人们撰写医书、音律和历法,能使“万国和”。所以在即将播种,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春日,人们首先要祭祀的就是黄帝。

  仲春时节,按照《礼记》的要求应“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天子亲往。”“天子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此时也是唐代礼法中所确定的祭祀先代帝王的时节。帝喾、帝尧和帝舜将分别在

  顿丘、平阳和河东受到唐人的祭祀。武德三年(620),李渊甚至亲自前往蒲州参与祭祀大禹的活动。

  而在经历了五代十国之乱后新生的宋代,对祭祀先帝的礼法做了调整,规定“先代帝王, 每三年一享, 以仲春之月, 牲用太牢, 祀官以本州长官, 有故则上佐行事。官造祭器, 送诸陵庙。”

  待到明成祖朱棣时,为了践行《礼记》所言的 “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择吉日大合乐,乃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朱棣特令在南京建立帝王庙,并规定在每年分春秋两次祭祀三皇五帝等。虽然唐宋时京师也有帝王庙,也分春秋两次祭祀,但朱棣还定下了一系列祭祀的礼仪,将这场开一年之好头的重要活动发展地更加规范。

  这些规范分为十节:斋戒省牲、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彻豆、送神和唱祝望瘗。虽然其因复杂程度让人心生畏戒,但着实是为清代祭祀发展到完备打下了基础。

  而明人除了创设新的祭祀先代帝王的规范,还开创了将尧舜尊为圣师,另外祭祀圣师的先例。明世宗规定每年分春秋两次,在明经筵开讲之前由皇帝亲自着皮弁,跪拜,行释奠之礼。且祭祀圣师的场合不再是帝王庙,而是开展明经筵的场所,也就是文华殿、永明殿和传心殿等地。

  至于《隋书》总结的“日南至,于其上以祭天,春又一祭,以祈农事, 谓之二祭,无别天也。”则说的是古代大规模祭祀的又一重点。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人的生活历来都离不开粮食生产。所以一年之初春种将始时,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收成就有了新的期待、新的祭祀需求。

  农事祭祀在周代时就已经是国家重要的祭祀项目。此时已经出现了春郊祈谷、春祈秋报的社稷祭祀;求雨祭祀、丰收祭祀等等。其中在春日举办的最主要的祭祀便是社稷祭祀。

  古人以为雨水和收成是由上天掌控的,所以要祈求丰收就得在播种之前举行祭祀告慰上天,这便是春郊祈谷。《礼记·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这里的“上帝”便是人们在春郊祈谷之中祭祀的对象。

  周人举行春郊祈谷的时间主要是一月上旬,当时的地点是在都城南郊的祭坛。所用到的礼器有玉,且是四圭有邸。祭祀要用到的牺牲则为纯赤色的公牛牲,且许备两头。祭祀前,人们得先占卜好祭祀的具体日期、用于祭祀的牛牲是否合适。正式祭祀时,要运用升烟的方式去祭祀,还要杀牛牲和荐血腥,最后行实柴之礼,也就是把牛牲和玉放在火上去焚烧。这套礼仪在后代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在国家祭祀之中依旧占据着重要地位。《宋史》之中甚至还有专门记述祈谷的章节。

  今天我们虽然不再举行这样的国家祭祀,但我们仍然在春日对新的一年满怀期待。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肆虐,我们更真心期盼接下来的一年人们能够更幸运,国家能够更强健。“昊天有成命”,愿春有春意。

为您推荐

诸葛亮可以借东风,为什么却没有预料到上方谷的大雨呢?

  三国的诸葛亮以足智多计谋著称,因为算无遗漏,甚至能呼风唤雨,有“妖人“之称。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了人们心目中智慧的象征。  诸葛亮运用最为得力最为有效的战术是2个字:

2023-04-03 10:36

清代时期创建的健锐营,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健锐营是清八旗禁卫军中一支具有特种部队性质的部队。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健锐营常常会被拿来与明朝最大的特务机构之一锦衣卫作比较,实际上二者

2023-04-03 10:33

究竟是谁刺杀了孙策?目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三国有很多英年早逝的人,其中孙坚的长子孙策便是如此。孙策是汉末群雄之一,割据在江东一带,同时也是孙吴的奠基人,被称为“小霸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将来必

2023-04-03 10:31

战国时期的兵制是怎样的?战争真的是动不动就几十万、百万人吗?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当时的人口和兵制

2023-04-03 10:30

在没有出现床之前,古人睡在哪里?

  古代没有床,古人到了晚上是怎么休息的,古人又会睡在什么地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汉朝之前,中原地区的人们家里是没有床的出现的,而现代意义上

2023-04-03 10:24

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发生浊泽战争?结局是怎样的?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浊泽之战源于魏国内部之争,魏武侯由于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去世,他的

2023-04-03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