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还有挽救的可能吗?

更新时间:2024-01-20 20:28:01 作者:智慧百科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的快节奏,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疏远现象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城市中,工作的繁忙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变得疏离。他们往往因为忙于工作而无法陪伴孩子成长,导致亲子关系渐行渐远。然而,无论疏远的程度有多深,总是存在挽救的可能。只要我们重拾亲情的重要性,加强沟通与关注,就能够逐渐修复失去的纽带,让父母与孩子重新建立起密切的互动关系。

文/夏小忧

你和父母关系怎样?跟孩子呢?关系好吗?如果说,和父母关系不好,尚且还能甩锅,推脱原生家庭糟糕,父母问题重重;那跟自己的孩子关系紧张,又该作何解释呢?怪孩子不听话、不懂事?

可一个跟父母、子女都搞不好关系的人,真的会一点问题都没有?起码我是不信的。

有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和父母关系好的人,成为父母后,和孩子的关系往往也很和谐;而那些和父母关系糟糕的人,有了孩子后,普遍也不会被自己的孩子亲近、喜欢和信任。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菲尔贝恩把这种令人费解的现象称为“生命的重复”,他发现人们很容易把自己童年养育者带给自己痛苦的那些行为特点存留下来,并且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有意无意地重复,也在亲子养育中有意无意地重复。

比方说,年幼时,你的母亲习惯对你大吼大叫,无时无刻要求你听从她的命令,忽视你的需求......当你有了孩子后,很可能成为当年的“母亲”,将自己童年受到的伤害复制到自己孩子身上,动辄对她吼叫、命令。

“从嫌弃父母的孩子,变成被孩子嫌弃的父母”,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也是很多人极力避免的。怎么避免?

很多父母选择“靠知识养孩子”,看育儿书,上亲子课,坚决不走父母走过的老路,不让孩子经历“不幸的童年”,但坚持“科学养娃”就不会遇到问题了吗?和孩子的相处就能一帆风顺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办法和孩子好好相处,给孩子一个足够好的原生家庭。

如果你跟我一样,希望成为更好的父母,养育出更有安全感、自尊感、幸福感、创造力的孩子,请务必看一看武志红老师推荐的这本心理学书籍《这样和孩子相处:给孩子足够好的原生家庭》(以下简称《这样和孩子相处》)。

本书作者刘颋颋,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武志红工作室特约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领域已有十余年之久,刘颋颋的《这样和孩子相处》,为迷茫的父母们提供了实操性强的“空间育儿法”。

根据这套方法养育孩子,父母们可以从心力交瘁的育儿困境中解放,孩子们也能收获幸福的原生家庭,以及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一、合格的父母不是天生的,不合格的也一样

每每谈及原生家庭相关的话题,必定会有人发出“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考试”的感叹。

是啊,如果当父母也需要考试,一定有很多人不及格,根本没有资格成为父母,这个世界上,就可以少很多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像樊胜美、苏明玉、房似锦......

但客观来讲,很多父母本身并没有那么坏,或者说,成为父母前,谁也无法预料他们会变成那么糟糕的大人,因为一个人从“自己”成为“父亲”或“母亲”,会受很多因素影响。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女性怀孕后便受到了“贵宾级的待遇”:怕她上下班乘车不安全、工作太辛苦,家人逼她辞职了;平日里只要她出门,必定有家人跟着,和朋友都有点尴尬;手机、电脑、电视更是碰都不许碰,因为有辐射......

直到生下孩子,这位年轻的母亲都没能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后来更是被诊断为抑郁症。但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不理解,说风凉话:太矫情,这么多人照顾她和孩子,还抑郁,太不知足了。

他们拿走了她的工作、朋友、娱乐,他们要求她“当母亲的,就要为孩子付出全部”,他们告诉她“母爱是伟大的”,但一个被剥夺了自身价值与空间的母亲,她拿什么去爱孩子?她还有这样的能力吗?

养育孩子从来都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情,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很多人看来,好像生孩子、养孩子就是女性天经地义要承担的责任。

但“母亲”不是天生的,母亲更不是无所不能的,她们也需要外在的保护和支持,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另一半的支持。

如果你是独自承担育儿压力的那一方(往往是母亲),记得多向另一半寻求帮助,多让他陪陪孩子,给你一些时间从“母亲”的身份中抽离、喘气;如果你是育儿环节常常缺席的那一方(大多是父亲),请试着靠近孩子,多陪陪他,多和另一半交流交流吧。

在做父母这件事上,不求满分,只求合格,只要用心,相信我们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

二、父母该不该跟孩子做朋友?

养育孩子除了需要外在的支持,还需要考虑太多方面,其中“该不该跟孩子做朋友”就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

我父母那辈人普遍觉得:孩子就是孩子,父母怎么可能和孩子做朋友,那样不就没大没小了吗?太没规矩了!但我们这代人看法就不同了,大多是希望和孩子做朋友的,这可能也跟自己从小被父母压制有关。

《这样和孩子相处》里也对这个问题作了探讨,刘颋颋老师把这个问题称为“家庭的秩序问题”,她认为,父母可以和孩子做朋友,但又不能只做朋友。此话怎讲?

刘颋颋老师说,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始终是父母,必须承担其保护者的责任,也需要维护整个家庭的基本规则;而孩子终究是孩子,是需要被保护的一方,也需要服从家庭秩序和规则。

试着想想: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和孩子是绝对平等的朋友关系,这个家是不是就乱套了?孩子不写作业,只想看电视,作为朋友的父母是不能阻止的;孩子饿了想要吃饭,父母沉迷游戏让身为朋友的孩子等着,这又该如何是好?

而如果只拿父母权威压制孩子,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惧怕父母,跟父母不亲密,有什么话也不会跟父母分享,哪怕是遇到校园霸凌这类恶性事件,也不愿意向父母袒露,只敢自己独自承受,默默崩溃。

我相信,作为父母,对于以上两种亲子关系都是拒绝的,我们既希望孩子可以跟我们敞开心扉,分享快乐和悲伤;又想要孩子尊重我们,认真听取从我们的建议,维护和服从服从基本的家庭秩序及规则。

那不妨试试这样做(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

1、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需要,即便这需要跟你想的有出入;

2、当孩子跟自己有不同意见时,先听听他怎么说,不要急着否定、改变孩子;

3、不要总想着控制孩子,要学会给孩子一点空间,会玩的孩子才会成长;

4、原则性的问题上绝不让步,对自己、对孩子都一样;

5、允许孩子“试错”,但要把握好度。

三、给孩子最好的就是爱吗?

你身边有这样的父母吗?因为忙于工作,孩子直接扔给长辈和保姆照顾,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但又觉得心中有愧,于是逮到机会,就给孩子买各种东西作为弥补,什么贵买什么,什么好买什么。

但给孩子买最贵的、最好的一切,就是爱吗?书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小男孩,父母都是企业高管,经济条件不错,当然,工作也都很忙碌,小男孩从小是由住家保姆和钟点工照顾长大的。小男孩的父母呢,为了方便孩子玩耍,特地给他打造了一间游戏室,里面有很多昂贵的玩具,但孩子却几乎不进去玩。

这是为什么?

原来,小男孩的母亲是一个对自己、对他人都要求很高(近乎苛刻)的人,她对家里的整洁、做饭选用的食材、照顾孩子的方式方法都要求极高,为此家里的住家保姆几乎都待不长,小男孩从小不知道换过多少照顾者;对孩子也一样,孩子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要求他玩完玩具要摆放整齐,不能把玩具弄脏、弄坏。

久而久之,游戏室成了一座让孩子远离的冰冷的宫殿,虽然里面有很多好玩的玩具,但孩子却害怕靠近,因为作为一个游戏室,它连基本的功能都没有——让孩子放松、自由玩耍。

也许会有人反驳:虽然我也没太多时间陪孩子玩,也给他买了很多玩具、衣服作为补偿,但我并没有像这位母亲这样苛刻,这样有什么问题。

的确,这样肯定是要比案例中的母亲好一些的,但对于孩子而言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孩子是在玩耍中成长的,再贵的玩具也不如父母的陪伴有温度,唯有有互动的玩具才是充满生命力的,才是会激发孩子成长与发展的。

所以,给孩子的爱从来都不在于“贵”和“多”,而在于是否真的用心陪伴。

幸运的是,案例里的母亲,最终也被玩具治愈了,她惊叹:虽然游戏室里的玩具不如她家的昂贵、漂亮,但却让她感到快乐、温暖,自由......相信她心中已经有了答案,知道什么才是孩子需要的爱了吧!

想要成为更好的父母吗?想要和孩子和谐相处吗?想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吗?《这样和孩子相处》让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以上就是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还有挽救的可能吗?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还有挽救的可能吗?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央视多次曝光有害童鞋:伤害肾脏、导致儿童性早熟,家长务必加强警惕

央视连续多次曝光了有关有害童鞋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报道,这些童鞋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包括伤害肾脏、导致儿童性早熟等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2024-01-20 11:29

央视报道揭示儿童鞋品牌的致癌物超标问题,或与儿童性早熟有关

最近央视的报道揭示了一些儿童鞋品牌存在致癌物超标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报道,这些致癌物的存在可能与儿童性早熟有关。这一问题引发了家长们对儿童鞋品牌的关注

2024-01-20 11:27

央视曝光:警惕“索命童鞋”,高含量重金属威胁儿童健康,家长选购鞋应谨慎

根据央视曝光,最近有关于“索命童鞋”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警惕。这些童鞋中含有高含量的重金属,对儿童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儿童鞋市场的不断发展,家长们在选购鞋

2024-01-20 10:45

小杨哥再次被欺骗!探究邻苯二甲酸酯——让童鞋变“毒鞋”的物质是什么?

最近,再次有关小杨哥被欺骗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而这次,关注的焦点是一种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被发现存在于许多童鞋的制作中,引发了人们对于童鞋质量安全的

2024-01-20 09:56

央视报道:儿童鞋潜藏风险,或导致性早熟,请家长们保持警惕

根据央视报道,儿童鞋子中存在潜在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性早熟的问题。这一警示引发了对于儿童健康和安全的普遍关注。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关注儿童鞋的材质、生产工艺

2024-01-20 08:15

央视频繁曝光“毒童鞋”!造成肾脏损伤,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家长务必保持警惕

近日,央视频曝光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所谓的“毒童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该批童鞋中含有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导致儿童性早熟。

2024-01-20 08:08